公司动态

米博体育张景秋:研习贯彻习文明思思 不休晋升北京天下文明核心创办功效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1-09 点击:

  来源标题:张景秋: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 不断提升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文化思想。

米博体育张景秋:研习贯彻习文明思思不休晋升北京天下文明核心创办功效

  第一,习文化思想指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任务和使命。在重大意义上,习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首要任务上,习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在文化使命上,习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出我们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认识的深化。

  第二,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指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七个着力”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三,今后,我们对习文化思想要展开深入学习、研究和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具体来看,我们要从九个方面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

  一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三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八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九是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习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而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2016年,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2017年8月,成立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同年9月,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020年,发布《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践行习文化思想,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引领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指引和支撑。

  2018年8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开展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我们借鉴了“城市体检”理念。经过五年的研究实践,2023年7月,我们发布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及建设成效指数,并对2018-2022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进行了建设成效评价。

  开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首先要把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一个是“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其中,“一核”是灵魂,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一城三带”是空间载体,即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两区”是落脚点,是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另一个是首都文化,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文化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发挥首都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因此,我们践行习文化思想,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四个文化”基本格局和“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从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五大功能出发,构建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就是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这五大功能。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上级指标的细化。比如,对于凝聚荟萃一级指标,我们设计了文化遗产荟萃、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博物馆之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等4个二级指标。之后,围绕这4个二级指标又设计了15个三级指标。再比如,对于创新引领一级指标,考虑从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融合发展、市民文化素质五方面,设计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19个三级指标。总体来看,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数量在13-19个不等,平均在15个左右。

  多源数据融合。构建好指标体系后,就要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了。针对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情况,我们采集了2018-2022年的北京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化与旅游统计公报数据,2018-2022年“首都之窗”网站的文本大数据175071条,2023年3月全国和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数据约20000份,以及挖掘关于地理、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大数据。这些多源数据很好地反映了近五年以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成效。

  在指标体系和多源数据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数的“1521”框架。其中,“1”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1个总评,也就是建设成效总评分;“5”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5个维度,也就是5个一级指标熵权值;“2”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2个视角,也就是政府与市民关注的热点,数据从全国和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中得来;“1”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1个话题,也就是百姓评价,每年都会选择不同的话题,体现了“城市体检”理念。

  经过科学测算, 2018-2022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这是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困难挑战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取得的优异成绩。从五大功能来看,创新引领的成效最为突出,大家也最认可,然后依次是服务保障、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传播交流。也就是说,我们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活化利用,在首都文化创新上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2年,中央创建了18家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其中一半左右坐落在北京。可见,北京始终站在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前沿。2019年,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又成立了多家研究基地,有力地发出研究、宣传、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北京声音”,几年来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重点理论文章累计636篇,尤其是2022年达到372篇。

  北京以赓续红色基因为主线,不仅在建党百年之际建成中国历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反映党的百年辉煌,还精心规划了以文物集中连片保护为重点的中国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对北大红楼与中国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共31处)进行保护修缮,全面展示了中国早期在北京革命活动的历史;以卢沟桥宛平城区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为代表,持续开展全民族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工程;开放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见证“红色进京路”的峥嵘岁月,传承中国的伟大革命精神。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增强群众道德意识、文明意识、责任意识,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连续15年攀升。以“柠檬黄”“志愿蓝”“平安红”为代表的458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在基层一线万“北京榜样”遍布城乡,并影响和带动了大批群众加入“学榜样 我行动”的热潮中。“北京榜样”已成为首都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品牌。

  五年来,首都文艺界用文艺精品力作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尽管影视作品产出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数字出版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项,以及大量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珍贵的高级别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还有多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由此可见,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五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持续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北京中轴线年)》首次明确中轴线保护区域具体范围边界,遗产区、缓冲区总面积共51.3平方公里;推动了中轴线两侧,钟楼、景山兴庆阁、正阳门箭楼等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启动,古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在修复与还原中彰显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

  北京致力于推动东城区、西城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核心区,推动朝阳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示范区,截至2022年底,在北京市文物局履行备案手续的博物馆共215家,博物馆藏品总数1625.5万件(套),年均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北京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博物馆之城”建设初见成效。

  北京的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第一,大运河文化带。北京大运河沿线余处水源、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等遗产点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缮。比如: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起点的白浮泉遗址,经过规划建设迎来新生,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面貌展现世人面前;大运河北京段主体通州大运河现已打造成了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把大运河沿线座公园串联起来,形成有历史、有文化、有生态、有活力的10余公里景观带。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公里正式通航,让“漫游运河话千年”成为现实。随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沿线七区打造了“古韵新风,运河之滨品文化”等10余条运河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丰富运河文化故事。

  第二,长城文化带。在北京崇山峻岭间绵延520.77公里的长城,主要包括北齐和明两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不仅拥有中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万里长城独秀”慕田峪长城等。2021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公布,明确了北京长城“一线五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启动了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箭扣长城修缮项目等3项国家级标志性项目及“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等7项市级项目。

  第三,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西山是北京的父亲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山一河,覆盖了大兴、房山、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昌平、延庆8个区的全部或局部,为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诞生、发展的舞台。可以说,西山永定河孕育了北京城、培育了北京文化、养育了北京人。同时,还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七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在周口店生活;一万多年前,东胡林人定居于西山;三千年前,周封燕国于房山琉璃河另外,位于生态涵养区上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价值。比如,“三山五园”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耀眼的明珠,其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交相呼应。

  “十三五”期间,北京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名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左右。三年疫情期间,北京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积极主动应变求新、稳中求进,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7555.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1%,居全国首位。

  2017-2019年,北京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数量都大于国内文化交流活动数量。2019年,全国性和国际性文化活动总量增长明显,从重点文化交流活动类型来看,节事活动与博览会占比较高。

  2020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受疫情影响很大,但2021和2022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场次有明显回升,如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2022年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北方昆曲剧院参加伦敦“北京文化周”活动等。近年来,我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探索文旅交流合作的北京模式。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汇聚了极为丰富且优质的文艺资源,“大戏看北京”已然成为首都文化金名片。五年来,北京精心开展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推进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可以说,北京市民切身体会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2017年,北京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2018年,北京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北京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书香京城”建设,尤其支持实体书店、书屋发展,打造新的文化空间。目前,北京实体书店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聚集程度也由“散点”逐步发展成片。另外,与实体书店配套完善的图书馆、文化馆,均在人口密集区域成片聚集,15分钟基层文化设施的覆盖率达到100%,为营造“书香京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而言,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扎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文化思想。

  第一,习文化思想指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任务和使命。在重大意义上,习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首要任务上,习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在文化使命上,习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出我们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认识的深化。

  第二,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指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七个着力”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三,今后,我们对习文化思想要展开深入学习、研究和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具体来看,我们要从九个方面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

  一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三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八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九是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习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而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2016年,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2017年8月,成立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同年9月,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020年,发布《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践行习文化思想,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引领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指引和支撑。

  2018年8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开展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我们借鉴了“城市体检”理念。经过五年的研究实践,2023年7月,我们发布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及建设成效指数,并对2018-2022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进行了建设成效评价。

  开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首先要把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一个是“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其中,“一核”是灵魂,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一城三带”是空间载体,即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两区”是落脚点,是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另一个是首都文化,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文化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发挥首都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因此,我们践行习文化思想,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四个文化”基本格局和“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从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五大功能出发,构建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就是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这五大功能。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上级指标的细化。比如,对于凝聚荟萃一级指标,我们设计了文化遗产荟萃、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博物馆之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等4个二级指标。之后,围绕这4个二级指标又设计了15个三级指标。再比如,对于创新引领一级指标,考虑从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融合发展、市民文化素质五方面,设计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19个三级指标。总体来看,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数量在13-19个不等,平均在15个左右。

  多源数据融合。构建好指标体系后,就要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了。针对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情况,我们采集了2018-2022年的北京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化与旅游统计公报数据,2018-2022年“首都之窗”网站的文本大数据175071条,2023年3月全国和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数据约20000份,以及挖掘关于地理、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大数据。这些多源数据很好地反映了近五年以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成效。

  在指标体系和多源数据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数的“1521”框架。其中,“1”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1个总评,也就是建设成效总评分;“5”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5个维度,也就是5个一级指标熵权值;“2”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2个视角,也就是政府与市民关注的热点,数据从全国和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中得来;“1”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的1个话题,也就是百姓评价,每年都会选择不同的话题,体现了“城市体检”理念。

  经过科学测算, 2018-2022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这是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困难挑战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取得的优异成绩。从五大功能来看,创新引领的成效最为突出,大家也最认可,然后依次是服务保障、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传播交流。也就是说,我们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活化利用,在首都文化创新上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2年,中央创建了18家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其中一半左右坐落在北京。可见,北京始终站在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前沿。2019年,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又成立了多家研究基地,有力地发出研究、宣传、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北京声音”,几年来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重点理论文章累计636篇,尤其是2022年达到372篇。

  北京以赓续红色基因为主线,不仅在建党百年之际建成中国历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反映党的百年辉煌,还精心规划了以文物集中连片保护为重点的中国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对北大红楼与中国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共31处)进行保护修缮,全面展示了中国早期在北京革命活动的历史;以卢沟桥宛平城区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为代表,持续开展全民族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工程;开放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见证“红色进京路”的峥嵘岁月,传承中国的伟大革命精神。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增强群众道德意识、文明意识、责任意识,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连续15年攀升。以“柠檬黄”“志愿蓝”“平安红”为代表的458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在基层一线万“北京榜样”遍布城乡,并影响和带动了大批群众加入“学榜样 我行动”的热潮中。“北京榜样”已成为首都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品牌。

  五年来,首都文艺界用文艺精品力作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尽管影视作品产出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数字出版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项,以及大量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珍贵的高级别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还有多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由此可见,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五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持续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北京中轴线年)》首次明确中轴线保护区域具体范围边界,遗产区、缓冲区总面积共51.3平方公里;推动了中轴线两侧,钟楼、景山兴庆阁、正阳门箭楼等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启动,古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在修复与还原中彰显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

  北京致力于推动东城区、西城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核心区,推动朝阳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示范区,截至2022年底,在北京市文物局履行备案手续的博物馆共215家,博物馆藏品总数1625.5万件(套),年均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北京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博物馆之城”建设初见成效。

  北京的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米博体育,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第一,大运河文化带。北京大运河沿线余处水源、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等遗产点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缮。比如: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起点的白浮泉遗址,经过规划建设迎来新生,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面貌展现世人面前;大运河北京段主体通州大运河现已打造成了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把大运河沿线座公园串联起来,形成有历史、有文化、有生态、有活力的10余公里景观带。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公里正式通航,让“漫游运河话千年”成为现实。随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沿线七区打造了“古韵新风,运河之滨品文化”等10余条运河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丰富运河文化故事。

  第二,长城文化带。在北京崇山峻岭间绵延520.77公里的长城,主要包括北齐和明两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不仅拥有中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万里长城独秀”慕田峪长城等。2021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公布,明确了北京长城“一线五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启动了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箭扣长城修缮项目等3项国家级标志性项目及“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等7项市级项目。

  第三,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西山是北京的父亲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山一河,覆盖了大兴、房山、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昌平、延庆8个区的全部或局部,为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诞生、发展的舞台。可以说,西山永定河孕育了北京城、培育了北京文化、养育了北京人。同时,还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七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在周口店生活;一万多年前,东胡林人定居于西山;三千年前,周封燕国于房山琉璃河另外,位于生态涵养区上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价值。比如,“三山五园”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耀眼的明珠,其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交相呼应。

  “十三五”期间,北京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名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左右。三年疫情期间,北京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积极主动应变求新、稳中求进,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7555.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1%,居全国首位。

  2017-2019年,北京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数量都大于国内文化交流活动数量。2019年,全国性和国际性文化活动总量增长明显,从重点文化交流活动类型来看,节事活动与博览会占比较高。

  2020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受疫情影响很大,但2021和2022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场次有明显回升,如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2022年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北方昆曲剧院参加伦敦“北京文化周”活动等。近年来,我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探索文旅交流合作的北京模式。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汇聚了极为丰富且优质的文艺资源,“大戏看北京”已然成为首都文化金名片。五年来,北京精心开展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推进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可以说,北京市民切身体会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2017年,北京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2018年,北京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北京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书香京城”建设,尤其支持实体书店、书屋发展,打造新的文化空间。目前,北京实体书店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聚集程度也由“散点”逐步发展成片。另外,与实体书店配套完善的图书馆、文化馆,均在人口密集区域成片聚集,15分钟基层文化设施的覆盖率达到100%,为营造“书香京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而言,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扎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米博体育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